2020.11.16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解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簽署新華社記者王卓倫、于佳欣、鄭明達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歷經8年談判后,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終于宣告誕生、正式啟航。覆蓋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RC...
2017.06.29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領銜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是我國目前已知的第二大蜻蜓類化石。 “這塊化石的發現讓科學家找到了一個新的遠古蜻蜓,也是目前為止,我國在2億年前這個時間段發現的最大蜻蜓。”...
2017.04.19
若不考慮現冰期是否結束,不考慮大的突然變化等,而僅根據板塊發展的趨勢,以及根據大地測量的結果,大致可以推斷有以下的變化:1.由于大西洋現正以每年1-4厘米、印度洋以每年1-3厘米的速度在擴大,屆時大西洋將增寬1000公里,印度洋增500-800公里,相反,太平洋將縮小1000公里;2.非洲將沿著現東非裂谷,從...
2017.04.19
在淺海瀉湖、深海以及陸地湖泊、沼澤等閉塞水體和還原環境下形成的泥巖,其所含的大量低等動植物在生物化學等地質條件作用下,形成了高灰分的可燃頁巖。它比一般頁巖的比重、硬度均較小,而韌性卻較大,用指甲劃有油痕,甚至可用刀切成片,用火燒有瀝青臭味,用它干餾、熱解可提煉石油及副產品硫酸氨、吡啶,其灰渣可做水...
2017.04.19
生命從哪里來?生命又是如何演化的?在人類出現之前,這片大地上誰主沉浮? 自古以來,生命的起源及演化就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奧秘,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這一萬古之謎正在一點點解開。1、為什么生命唯獨青睞地球? 據科學家觀測,銀河系里有兩千億顆恒星,而宇宙中又有千億個星系,按...
2017.04.19
第二章生命起源與早期進化 一、生命起源 17世紀中葉前,人們認為最原始的生物為微生物(即細菌),且微生物能自然產生。為此,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L.Pasteur)做了個實驗,他把半瓶肉汁放在“S”形曲頸玻璃瓶內,并將肉汁煮沸滅菌,瓶口沒密封,空氣可以進去,微生物相對...
2017.04.19
第一章生命起源的地球環境 一、 地球的形成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18世紀之前,科學尚不發達,“創世說”占據了統治地位,在中國有盤古氏開天辟地之說,在西方國家則有上帝創造世界之說。直到18世紀,隨著科學...
2017.04.19
《冰河世紀3》又來了!現在觀眾們除了津津樂道片中的搞笑主、配角外,也對它們的真實身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除了第3部中的恐龍和翼龍外,《冰河世紀》的故事背景是兩萬多年前的冰期,其中的動物原型多為北美更新世末期的哺乳動物。首先來介紹一下其中的主角:樹懶...
2017.02.07
從20世紀的80年代至9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政策的調整,逐步實現了國民經濟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地質行業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快速進入蕭條時期。這一時期只有工程地質勘察市場和巖土工程設計與施工在整個地質行業中發展比較快,很多地質隊伍紛紛轉向與國家基礎建設相關的巖土工程設計與施工領域和城市...